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

閹人

校普校通通縮班,繼而鬧出「刀下留位」之聲,留什麼位呢?原來全是替名校求情,免得減少了名校生人數,將來社會上,又少了「窮學生攀龍附鳳」的案例云云。更有言指,名校如果縮班,將削減市民「知識改變命運」的機會。


  看看我們這個香港...已經混帳至何種地步...?

  知識,無處不在。何時變成只能在名校才學得到?如果有人認為沒有名校就沒有知識,這說明你不是「知識改變命運」的信徒,你只不過是信奉「裙帶改變命運」的其中一個閹人,這件混帳的事件中並無任何與知識有關連之處。現今家長失控地推子女入名校,原因亦只得一個,就是為將來的子女「拉關係」;他日,前坐不太懂計數的明仔就是財爺,後坐自私的胖子就是大財團主席...

  互聯網發達的今天,知識再不難求,從前坐在家中會被人說與社會脫節,今天足不出戶已能知天下事。然而要以它來改變命運會否成功?這還是如同古時中國每一個朝代想扭轉覆沒命運的皇帝一樣;要視乎閹人會否太多...



  

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

空話

   「透過這活動,我知道原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種...」
   「上了這課程,我明白到原來不能只顧自己感受...」
   「經過這件事,我發現原來要多角度思考...」
   「看了這個圖,我了解到古代人的生活與現代人很不同...」


   以上格局的陳述,相信大家在電視電台等媒體中早已聽過無數次。驟耳聽來很正面,很「正路」,好像沒多大問題,但同時,聽者亦沒有任何感想與得著。


   這些就是今天社會上流行的「另類假大空」。


   文革時期,中國全民異想天開,「腦荀」忽然脹爆,但事實歸事實,由於異想背後沒有實力支持,一切一切盡流於口號,古語有云:談,何容易?結果人家的口號輕易「」過自己,就急不及待創作另一句,再與天比高。


   上述句語的問題在於,他們把任何一個正常心智的人都清楚知道的事情,當成做了某事後的「得著」、「新發現」。通常是一些受訪者被問及他參與的某活動時,他們想了三秒後的回答。如果這是真心話,就實在叫人很震驚;這種事竟然要參加活動後才知?那麼參加活動前的他是如何渡過每一天?當然,如果說話的是小朋友,這倒沒任何不妥,然而就我個人所見,多數是成年人


   「另類假大空」除了出現在訪問中,亦會出現在某些節目主持口中,甚至「專家」口中。

   其實這種對白,與文革時的假大空恰恰相反,既是真話,也很平實,相同的地方是,兩者都沒有任何意義。


   可見,誇大也好,平實也好,真也好,假亦罷,對於一句說話的「份量」,似乎起不了任何作用。因為始終,那欠缺的、無法仿製的,叫做「深度」...


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

FREE

    在電台聽到有創作人認為,不應向政府要求幫助,原因是他的年代也沒有人如此做,個個靠自己,一樣風生水起。   


  其實,身材會走樣,時代會轉變。大環境、大氣候,早已是此一時,彼一時,不盡相同,難以並論。大部份行業皆會遇上春夏秋冬,然而,百年一遇的大寒流,倒不是每個世代的人都「有幸」一嘗,比較走運的一群,可能在最嚴峻的階段前趕及「上位」,唯是苦了正值大寒流才剛剛報到的新一代。


  有時候,只要不壞過某一臨界,事情可能還有反彈的轉機,把握這一機會,出力支持,實屬明智。日後要再補救,可能得付出更大代價,甚至已經返魂無術,神仙難救。

   如同「自由市場」的無謂爭論一樣,原本,自由市場經濟就不是一套完美的系統,運作久了必生毛病,必需以外力介入,方可盡快調整處理,繼而令此系統更進一步完備。


   「自由」的代價就是「自律」,自律,就是作出某程度的「自我壓抑」,以及「利益捨棄」。這樣就已經相當明白,為什麼單靠自由市場行不通。商人把「自私貪婪」理解為「積極進取」,在這種大前提下,決不存在自律。沒有付出過自律就獲得了自由。亦即是說,現在大家看見的所謂「自由市場經濟」,是一份巨型的「免費午餐」,在狼吞此午餐的,正是那群每天在宣揚「NO FREE LUNCH」的「企業大亨」。


   或許因為「free」這個洋文,除了解作「自由」之外,同時亦解作「免費」,在此敬告各位,要是發生這般暇想,不妨繼續想下去,free的第三個意義,最終,解作「沒有」...

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

縮影

   近來在不同時段於快餐店用膳,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,原來不同時段光顧的客人,大致上可區分出不同態度,不同身份,不同族群。

   早餐時段,是最為「大同」,什麼人也有,由小朋友至老人家,學生哥到打工仔,什麼人也有,或者說得正確點,他們是在社會上列為「正常」的一群,習慣夜生活的家伙,當然不會跑去吃什麼早餐。

   可能由於是一天的開始,還沒有太大機會碰上不快的事,因此這個時段的客人最平靜,行為及反應最為正常。

   午飯時段,大部份是打工仔及少量中學生,打工仔通常只是吃飯,談天,訴苦。學生依舊是男男女女,女的多熱也穿毛衣。他們的光顧態度也是沒什麼好說。

   到了下午茶時段,即通常是二時開始,這一個時段光顧的人就最為有趣。你想想,他們為什麼會於這時跑去用餐?有些是「蛇王」,有些退休人士,有些是失業漢,還有少數可能有工作但真的可以自定時間用餐。簡單一句,他們都不是社會上的大多數。

   由於茶餐價格特別低,我猜主要會吸引了不太想花錢的一群-----窮人。而我發現,這一群「茶餐人」,往往是態度最惡,要求最嚴厲的一群。

   有一次,看見一個中年茶餐漢,由買票至到交票,一直要求多多,怨言多多。在我身後的兩位女職員,忍不住偷偷私語道:「最憎呢d咁既人,食果十幾蚊野有幾巴閉呀?咁多野講,嘈嘈嘈,你咁巴閉迷去酒店「tea」o羅,做乜咁黎糟質我地...」結果可能真的被中年漢聽見(還是有心讓他聽?)中年漢在水吧處,可能越想越不服氣,他掉下兩張票,說:「我一定會投訴!」然後連餐也沒取就離開了。

   再留心觀察一下,發現茶餐人在水吧前等餐時,亦意見多多。他們叫員工做事,亦是所有時段中最不客氣,連一句「唔該」也沒有。彷似,給了二十元,就要完全享受成為「點人做野」的經理一般。見過有位老伯,叫一杯咖啡,要人家給他10包糖。也見過一位大嬸投訴,她的「特價細叉飯」外型不夠圓(通常食店的白飯會弄得頂部圓圓的),她要求換另一碗。

   他們吃最便宜的餐,但卻把「客人永遠是對的」這條款利用至120%,總之,他們不會吃任何虧,「著數」盡取,權力盡使。這會否就是所謂的「窮人最惡」?還是因為他們較窮,大家覺得便宜,他們已經覺得很貴?因此「幾大都要用個夠拿個夠」?

   我同意食店不論攪出什麼餐,定出什麼價錢也好,它還是「有賺」。亦即是它在你身上討利益,只是對人對事,有沒有必要擺這種姿態?

   當然我絕非指所有茶餐客,有些年長者,看似退休人士,「兩公婆」出來「tea一tea」,他們通常很有禮,動作緩慢,就彷似趕忙了大半生,現在要「慢個夠」一樣。

   夜市時段,多了些年輕夫婦及現代情侶,他們的「現代」之處在於,太太不會下廚。亦有不少帶著三兩孩子,一家人於快餐店用晚餐。大概那些食肆也看到這點,夜市很常推出「打邊爐」的玩意。

   由食肆的早午茶晚市,能夠某程度窺見社會的人口結構,察看他們的生活態度。所謂「社會縮影」,其實,又豈止學校?